項目后評價
項目后評價是指對已經完成的項目或規劃的目的、執行過程、效益、作用和影響所進行的系統的客觀的分析。通過對投資活動實踐的檢查總結,確定投資預期的目標是否達到,項目或規劃是否合理有效,項目的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通過分析評價找出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通過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為未來項目的決策和提高完善投資決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議,同時也為被評項目實施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從而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項目后評價的主要目的有:
1)及時反饋信息,調整相關政策、計劃、進度,改進或完善在建項目;
2)增強項目實施的社會透明度和管理部門的責任心,提高投資管理水平;
3)通過經驗教訓的反饋,調整和完善投資政策和發展規劃,提高決策水平,改進未來的投資計劃和項目的管理,提高投資效益。
項目后評價一般應對項目執行全過程每個階段的實施和管理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重點包括法律法規(政策、合同等)、執行程序、工程三大控制(質量、進度、造價)、技術經濟指標、社會環境影響、工程咨詢質量(可研、評估、設計等)、宏觀和微觀管理等。
項目后評價的一般原則是:獨立性、科學性、實用性、透明性和反饋性,重點是評價的獨立性和反饋功能。
項目后評價的評價范圍,依據項目周期的劃分,包括項目前期決策、工程準備、建設實施、竣工投產等方面的評價。項目實施過程評價越來越受到投資者、決策者和管理者的重視,實踐表明項目實施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的成敗。項目后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項目的技術經濟后評價、項目的環境影響后評價、項目社會評價。